漫人小传·Jordan Crane

今年年初,我在贴吧放出了Fanta社2005年漫画the cloud above的载点,并对作者Jordan crane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看过漫画的人,也许会被书里满溢的童心和色彩所吸引。可是诸君,crane的创作真的只是止步于童书吗?

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12年Chris ware的building stories?这部当年的畅销书至今仍因它奇巧的盒装设计而为人津津乐道。无独有偶,早在2001年,Crane出版的NON#5就采用这一形式,创新大胆的设计为他斩获了由著名设计机构AIGA颁发的365 award。NON原是Crane于1996年联合其他艺术家一起出版的漫画,共分5期,其中第五期别出心裁地把三本各自独立的漫画装在一个盒子里,据crane后来讲,当初这么做完全是因为要节约资金,没想到这个权宜之计竟为他带来了荣誉与尊敬。

Jordan crane生于 1973年9月,在加州长滩长大。他自小喜爱漫画,在他注册报读南加州大学后,Crane便积极参与校报的撰写与编辑,还拍摄短片、制作动画。毕业后,由于Crane在动画理想上碰了壁,于是转投漫画与设计。许多人对他的印象是漫画家,其实他不仅画漫画,还设计墙纸、绘制明信片,对丝网印刷也颇有兴趣。在谈到自己的时候,crane也会说自己是一位“设计师”。他的作品不少是采用单幅画面对应几行文字的模式,中间间杂气泡,没有复杂的分镜,没有大堆的旁白,童书味十足;加上Crane笔触柔和,克制而不狂野,少有硬直线条,画面看起来一点也不冷峻。

Crane的漫画实验性很强,每本漫画都有让人感到惊喜的地方。他在2000年通过自出版Red ink的The Last Lonely Saturday,讲的是一个老头去给亡妻上坟的故事,整个故事风一样的轻逸,又诗一样的清越,80页漫画只有寥寥五句文字,而且每句都极为短小,真是可以说是一出漫画的哑剧!

又如他的The Life Unlucky,十三个故事,十三种死法,13在西方文化里也有不祥之意。画面分为两格,一个故事占两格,配的四行文字句尾押韵,不可不说是匠心独运。

有朋友会注意到在Crane的大部分作品中,角色的眼睛和鼻子都极度简化,只留下几个小黑点,在一次访谈里Crane认为,过度的细节会影响读者带入漫画,享受故事。一个五官逼真的人更像是现实的人而不是漫画世界里的人。他有一部Dark Day,开篇即置身一片黑暗之中,只在层层气泡中挤出了几双眼睛,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Jordan crane不喜欢长故事,而他少有的系列作品却又得到业界一致好评。2006年,Crane在Fanta社开始了他的新系列,Uptight,这个系列相对他的自出版定价较平,约摸二十页的小册子,今年9月Fanta社出到第五期。2009年,Uptight接连斩获Ignatz奖的优秀单册与优秀系列。Crane画了许多黑白漫画,可是当你看到他的彩色作品时,不得不为他展现的配色才华惊叹不已。

Crane曾经创办了一个站点,Reddingk(自出版Red ink),现在它与另一个站What things do合流了。在这片色彩斑斓的抽象小天地里,Crane和他的朋友们发布作品,更新资讯,有许多短小精巧的、未经阅读的漫画正等你来发现。

注:本文是2015年发于百度贴吧的旧文,原发于欧美漫画吧,因百度隐藏,故存档至博客。

发布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