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城越え三十岁了

1986年7月21日,石川小百合的单曲天城越え发售,掐指一算,到今天这首歌已经走过了三十载岁月。今日的Youtube上,天城越え有着无数的翻唱视频,演绎手法也不再局限于演歌形式,而是融合了电子、摇滚、说唱的特点;翻唱者更是遍布各个大洲,来自不同年龄段。然而就是这样一首歌,当年唱片销量竟是平平,甚至可以说惨淡,但第28届日本唱片大赏则用金奖和编曲奖两个奖项,以实实在在的荣誉肯定了这首歌的质量。

这首歌可说是我最喜欢的歌之一,且不说歌词、配乐和编曲本身的感染力,石川大姨的演唱饱含深情,配上变幻的布景,那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实在是太难以描述了。混乱的、破碎的、疼痛的感觉,似乎还能感受到肉体散发的情欲,太奇异,太让人难忘。

89年的版本演唱俱佳。演唱会版本的编曲和专辑、红白的编曲有一点区别,这也很得我喜欢。

女主人公身陷对男人的爱慕与仇恨中,爱他,是贪恋肉体的欢愉,也是长久的依赖;恨他,是恨男人的变心,恨到要把他杀死才好呢!男人说了分手,挽留吗,哀求吗,求他再抱抱自己?爱和恨,又该怎么抉择呢!净莲瀑布、寒天桥、山葵田,女主人公的思绪混乱无比,在四周的景物和回忆间窜游。啊,不管了,不要考虑后果了。第二次唱完“天城越え”后,一个用力过猛的踉跄,女主人公低头沉痛地唱出最后一段,抬起头来的时候,面上表情悲痛至极。是爱?是恨?必须做出决定了。地面翻涌着滚滚红烟,恰似歌中的熊熊烈火,呼应女主人公纠结、煎熬的内心。随着扬起的手最后一次落下,一颗心也逐渐沉落,沉落,沉落到如堕冰窟的绝望。她做出决定了。尾声的音乐再次变得激昂又悲壮,女主人公闭目扭头,跌跌撞撞走向浓雾弥漫的后方,在漫天散落的雪花中,一脸凝重地举手转身。她选择了爱还是恨呢,我不知道。但不管是哪一条路,都必然险阻重重。

奈美悦子主演的天城越え卡拉OK,开头有一个有趣的片段:夜色中奔跑的女人,跑着跑着,变成了奔跑的魔鬼。

女人,魔鬼。女人,魔鬼!似曾相识的设定,我在市川染五郎和天海佑希的舞台剧《阿修罗城之瞳》里看见过。椿转生成为鬼王阿修罗,一旁的恶鬼尼姑美惨向大惑不解的出门解说道:“孩子,女人,魔鬼!三位一体,三头六臂啊!”爱与恨的转化,女人到魔鬼的转变,是多么诱人,又是多么危险!促成这一转化的重要条件,便是“人类情感中最暴力的因素”,爱的激情。爱与恨之间自有一个阈值,往这边偏一点,就是天堂,往那边偏一点,等待你的只有地狱的业火。其实《阿修罗城之瞳》的设定也很奇妙,从孩子到女人,起决定性作用的情感因素是仇恨,仇恨使孩子变成了女人;而从女人到魔鬼,则是男女的情爱成了诱因,因为爱,女人变成了魔鬼。这也说明了孩子的天真,女性的柔情,魔鬼的残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统合的,可以互相转化的。

因爱生恨的故事在现实中也不算少数了,文学作品中更是多见。其中一些作品,像是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两千多年风霜仍魅力不减,不知吸引了多少人为这个疯女人感伤!这类故事,和里面蕴含的感情,早已不囿于时空的限制。毕竟它完全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内,发生在任何地区,“因爱生恨”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情感记忆,变成一种几乎不需要基础就能理解的情节。无怪乎各种媒体和娱乐都有意无意地使用上这一桥段,但真正用得好的,能打动人的终究还是少数。

发布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