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良(温日良)这个名字,总是很容易和他的《海虎》、《武神》,还有那些畅快淋漓又恶搞到不行的桥段联系在一起。是的,不可否认他和邓志辉合作的这两部漫画是他创作生涯的最高峰,也是他个人风格纯熟的表现。但我今天要分析的,是肥良的早期作品《我若为皇》(首四辑)系列。
《我若为皇》原名《鬼书皇》,是邝氏漫画制作公司80年代的一部鬼故漫画,上面多为灵异恐怖短篇,《我若为皇》的第一辑《撒旦的子孙》也是其中一篇。《撒旦的子孙》是一篇不折不扣的都市怪谈,讲了宅男文员白承恩某日发现自己手上出现奇怪数字,明白了自己身为撒旦子孙的身份,此后不断有挑战者前来约战,争夺“最强者”称号的故事。谁料这篇故事凭借着新奇的构思和西方元素的运用大获好评,这也让它从一个寥寥数期完结的短篇,变为一部长篇漫画的起点,更是改写了《鬼书皇》的命运。
因为《撒旦的子孙》的成功,《鬼书皇》便一心一意连载它的续作(所以《鬼书皇》和《我若为皇》的关系类似于载体和内容的关系,两者后期已没有多少实际联系了)。但是,《撒旦的子孙》本来也不是当作长篇创作的,它的卖点在于新鲜的想法,世界观显得简略直白,故事主体也局限于香港。要想发展成长篇漫画,单靠想法难以长期维持,扩大舞台,补充世界观,发展人物关系网必不可少。续作《皇者之战》篇便承担了这些任务,接应《撒旦的子孙》运用西方宗教元素的特点,把上帝、圣母、堕天使这些概念大大的发挥了一遍,还加上了密宗、佛教,架构了一个混搭风格的世界观。在主题上,《皇者之战》也与《撒旦的子孙》一脉相承,延续了“最强者”称号的争夺。但令人惊讶的是,故事笔锋一转,这个与主角白承恩对决的最后一人,竟是他的妻子蓝丝。白承恩与蓝丝本是恩爱夫妻,却因为各自的身世和宿命不得不反目成仇。其中,白承恩以除魔卫道之名杀了蓝丝父母安丽沙(大淫婆)和撒旦,以及白承恩和蓝丝妹妹翠儿之间的感情纠葛,更是把白蓝二人的矛盾演化成不可调和的仇恨。这一切,都为后来无尽的争端埋下了祸根。
《皇者之战》尘埃落定,最强者也已经决出,天下格局经已改变。所以,到了第三辑《超神童子》,登场的势力进行重组,分为东南西北四帝国。此时,故事的主角不再是白承恩,而是他和蓝丝的儿子,白仇。因白仇的出生违反宇宙定律,他被生父白承恩嫌弃,天帝一派更是将他视作可怕的魔童,誓要将他斩草除根。这一辑故事的走向便是肥良最有感触也最拿手的父子情仇。强大、冷漠的生父,和蔼而循循善诱的养父,那个一直渴望亲情而不得的小孩,这里面多多少少投射了肥良自己的经历。与前两辑比起来,《超神童子》大大加强了对“牺牲”的描写,先有夏小灵为保护白仇的牺牲,后有养父冽日拯救入魔白仇的自我牺牲,以及白仇自己为了复活蓝丝的牺牲。夏小灵的牺牲写得情真意切,对前作也进行了圆满的交待,读来催泪。但更催泪的是冽日的牺牲,表面上是冽日在拯救入魔的白仇,实质上是养父和生父之间的较量。冽日救回了白仇,自己却伤重死去,个中的父子深情和无限悲情,令白仇喊出了郁结在他心中多年的“爸爸”;而一旁的白承恩却黯然离去,心中充满悔恨和愧疚。
继《超神童子》而出的是《最后一战》。不同于前作的父子情仇,这一篇有意淡化了相关的描写,白承恩从世狂手中救下白仇,又教他练回超能力,似乎是白承恩对白仇的一种补偿。但这标题说的“最后一战”又是什么呢?随着蓝丝复活,强者世峰回归,新的大战“强星之战”也开始紧密筹划。虽然“强星之战”最后以世峰的陨落告终,但世峰临死前对蓝丝和承恩的说话揭示了“最后一战”更深层的意义:他希望白蓝二人的恩怨做一个了结!其实,这“最后一战”,是要把前四辑的诸般恩怨了断!白承恩与蓝丝、白仇与世狂、白承恩与太尊、狄休、霜霜,另一场更浩大的争斗也要开始了……《最后一战》的结局很难用好坏来评价,这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也是一个最坏的结局。白仇打败了世狂,夺回爱妻青尔,可算是狠狠出了一口恶气,而白承恩与蓝丝也抹去仇恨。一切似乎恢复平静。是这样吗?白仇是带回了青尔,但青尔的心已经拴在了世狂身上;他的父母是放下了仇恨,却是以白仇亲手将他们杀害并保留元神为代价的。所有的人看似归宿美满,但同时也不得不带着一颗痛悔的心生活下去!综合来看,《最后一战》是前四辑中最得我赞赏的,经过前三辑的铺设,到这一辑大方向完全打开,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层层交织,情义描写更是透入人心,肥良特有的决绝和宿命感展露无遗。
总的来说,首四辑《我若为皇》的风格走向大致是这样的:都市怪谈(撒旦的子孙)→宗教神魔(皇者之战前半)→太空歌剧(皇者之战后半,超神童子和最后一战)。漫画格局在不断扩大,同时神话魔幻成分也在逐渐减少。好,漫画的大致情况讲完了,下面我将细说在漫画中看见的三个特点。
一、父子恩仇
肥良早年曾在英国生活,这段日子对他来说可算是苦不堪言,其中更以他和父亲的关系为甚。《绝地天行》的后记,充满了肥良忿怒的情感宣泄。据肥良所言,他同父亲几近决裂,在家中只与妹妹亲近。父子交恶的经历,肥良一直未能释怀,而他对父亲的不满,往往通过他笔下的人物抒发出来,从《我若为皇》的白承恩与白仇,到《黑豹列传》的长空,铁忠与黑豹,一直延续着这种模式。《我若为皇》里白承恩,冽日,白仇三者关系中,作为生父的白承恩冷漠无情,站在“亲情”的对立面,也恰恰是肥良现实父亲的投射;而作为养父的冽日,却给了白仇无限支持与关怀,比之白承恩更像是他的亲人,可以说这是白仇代偿的“父亲”,也是肥良理想中的父亲。同自己有父子情谊的人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实在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二、星战情怀
《超神童子》里,穿插了一个有趣的小彩蛋:天帝之子天悔的自述,讲了祖父天行者与黑帝皇的一战。从其中的登场组织,天行者、绝地战士、黑帝皇等,再到他们手中的光剑来看,很容易令人联想到《星球大战》。肥良是星战迷人所共知,会在作品中运用星战元素不足为奇。但对于《我若为皇》来说,星战的触角不仅仅局限在这个插曲中,更是延伸到人物设定和剧情架构上。且不说天帝一派如此明显的绝地武士设定,白承恩的性格转变,就可以对应到星战正传达斯·维达/安纳金·天行者的经历上,而故事的新生代主角——白仇和霜霜,他们的成长历程又和卢克·天行者与莱娅公主十分相似。在《我若为皇》往后的故事发展中,星战的戏码是不减反增的,从天悔的小彩蛋,到太尊进入一重天寻找天行者,能看出戏份在逐渐加重,第五辑甚至直接以《绝地战士》命名。但可惜肥良未能编完《绝地战士》便离职,也无从窥探星战究竟会在本作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三、西方概念的运用及善恶观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本作对西方概念的使用,这在当年也是这本书的一大吸睛点。《我若为皇》参考最多的当是基督教的内容,天堂、地狱,上帝、恶魔,圣母,乃至九重天的设定,都来自于西方文化。《撒旦的子孙》设定是撒旦将他的子孙遍布全世界,而人类并不自知。之所以讲这个细节,是因为它涉及到《我若为皇》的善恶观。撒旦是邪魔,象征着“恶”,而他的无数子孙则潜藏在人群中,这也意味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原罪,一种不自知的、天然生成的罪孽。“撒旦的子孙”在童年和少年阶段与常人无异,一样的天真烂漫;他们长大成人后,体内的能力便会觉醒。这是否意味着人心底潜伏的恶念和欲望会在成年后开始显露,或是抗拒“成年”心理的妖魔化表现——害怕充满利益争斗的成人世界让身处其中的人堕落成魔鬼?正因为延续了“撒旦子孙”的理念,纵观《我若为皇》,里面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善恶,不变的却有各人的野心:肮脏无耻的血魔,竟然可以在天悔的教化下生出善心;一直标榜正道楷模的白承恩,不仅手刃妻儿岳父母,还参与权力争夺;喜爱弄权的太尊,又何尝不是对他的人民、侄儿充满慈爱呢?
上述只是小妹看完《我若为皇》首四辑后的一些浅见,欢迎各位同好讨论。
博主你好,我若为皇2现在哪里能看到呢?似乎现在网上的资源都只出到31回就没有后续了: (
我自己有买书看的,cc图库原来有我若为皇1-4(未完),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