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兵前传五:万神之神》里,奥丁对铁心这样说:“……我曾用一只眼睛,换取了这两只乌鸦!它们分别代表思维及过去…它们的眼睛可以让我看透你的弱点……”
铁心,你的心真的再无缺陷了吗?
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
铁心这个角色,从甫一出场,到最后的万神之神,除了中间有一段时间描写失真外,各位编剧都把她按照着统一的方向来发展,而且几乎没有出现衔接不上和不合逻辑的性情转变。
但是这么说,有人会反驳我:“铁心怎么没有性情大转变?!她在秘窟那里不还是你侬我侬的吗,后面简直就是一个泼妇!”
可我想说,这实在是太合理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神兵玄奇壹》里,铁心是那么急于向问天表露感情,为他奉献;又或者是在秘窟中,因为玉法王发生争吵,铁心会对问天下跪来求得原谅;再到乱伦揭破,她不断放低姿态来恳求问天,还不顾一切地要和他一同离开?到了《神兵玄奇贰》,是否还记得铁心人前和问天吵嘴,人后却希望问天能够追上她;她和邪帝同居,有寻求慰藉的渴望,也有刺激问天的小心思;树塔内铁心被问天刺激,情绪失控后刺了问菜,也让问天杀了自己?
二十多年前,著名导演波兰斯基执导了电影《苦月亮》,片里的咪咪和奥斯卡,互相伤害已经成为表达爱的方式。两年后,王朔的小说《过把瘾就死》改编成了电视剧《过把瘾》,红遍大江南北。杜梅和方言吵吵闹闹,折折腾腾,却还是离不开彼此。过了十年,东洋的日本,一部色彩斑斓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告诉了我们松子这个爱得太用力的女人。
我很悲哀地发现,这四个女人,骨子里是那么相似。她们不懂自爱,一味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建立在别人评价的基础上,沉迷在感情的游戏里不能自拔,不断索取,不断求证,步步紧逼,最后像飞蛾扑火一般把自己烧成灰烬。这实在不能说是健康的人格。
那么,问天和铁心之间相爱相杀的亲密关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铁心为什么会这么作?
如果从依恋理论入手来解释,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变得可以理解了。
上世纪四十年代起,英国心理医生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和他的助手玛丽·恩斯沃思(Mary Ainsworth)在乌干达和美国城市巴尔的摩对母子关系做了一系列陌生情境实验。他们把婴儿和母亲带到一个房间,分别试验母亲在场、母亲离去、母亲回来和陌生人四种情境下婴儿的反应。根据得出的结果把婴儿分成三类: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后来的研究者玛丽·梅因(Mary Main)又补充了一种混乱型依恋。同时,研究还发现,婴儿时期的依恋和成人依恋之间有很强的联系。
其中的矛盾型依恋,是指小孩子对母亲表现出的一种爱恨交织的情感态度。在陌生情境实验中,母亲离开房间时,这类孩子会有较为强烈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不舍;母亲回来时,他们一方面埋怨、责怪、抗拒母亲,另一方面却想要和母亲亲近。这样矛盾的反应,也成为这类孩子的称谓。那么,这种状况是怎样造成的呢?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有一个喜怒无常的养育者,他们全凭个人心情而不是孩子的实际需要来对待孩子,对孩子的态度也时好时坏。在这样的关系中,孩子对母亲的态度感到迷惑,不能确定母亲是否爱着自己,也在无意识中放大了情感的诉求,黏着母亲,不断求证母亲的爱,吸引母亲的注意,得到母亲的赞许。
如果日后没有出现什么重大变故,那么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很有可能继承他早年的依恋模式。只不过,矛盾型依恋这时得到了一个新名字:迷恋型依恋。随着他接触到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依恋的对象也不限于父母,而是更多的在亲密关系中凸显出来。和爱人相处时,由于安全感的缺乏,他们时时刻刻处于被抛弃的恐惧中;这种恐惧,又转化成了对爱人的压力。他们是那么迫切得到对方的肯定,想方设法和对方亲密,不断折损自尊来取悦对方,同时也对任何可能妨碍亲密关系的因素异常敏感,受不了一点风吹草动。但通常情况下,对方并不能接受这样充满压迫感和控制欲的爱,常常想要脱身,这就更给迷恋型的人加深了“自己不值得爱”的印象。
好,我们回到铁心身上来。
铁心给大多数读友留下的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女强人形象,但在我上一篇关于铁心的文章《我眼中的铁心》中,我对此提出了质疑。
什么是女强人?除去事业上的成就外,自信、自立、不依赖也是很重要的评判标准。但像我在第七段里陈述的那样,有如斯表现的铁心,是一个情感上依赖性极大的女人,就连台版神兵的“宝岛聊天室”里的读者也说,铁心太黏人,又好吃醋。
既然铁心这么依赖,但她为什么又在生活中表现出强大、冷漠、不近人情的一面呢?上溯到铁心的母亲东方雄,因为童年长期被小妈和弟弟排挤的经历,使得她在决定婚姻时,选择了能给她带来“安全感”的南宫逸,而不是真正能给她情感支撑的卓不凡;而后丈夫情变及身死,她在失望透顶之余,重拾了少年时求之而不得的对权力的渴望。铁心作为她的女儿,多年来被她刻苦锻炼,被培养成一个技术几乎完美的剑手,稍有不如意,便要被打骂。我曾经分析过“剑”对铁心的特殊意义。它不单是防身的武器,更是她安全感的寄托:练好了,得到母亲的夸奖;练差了,得到母亲的巴掌。
处在这样一种有条件的爱里,铁心的自我很难建立。连亲生母亲都不能无条件爱自己,那还有谁能爱我呢,我值不值得爱呢。“做一个好剑手”究竟是她的本心,还是母亲的私欲?剑对她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依靠,可以保她在险恶的江湖里安身立命;也是一种伪装和自我保护的手段,同她早年的男装打扮一样,掩饰了她内在弱小的自我。像铁心那样从小就被教导在人前要表现得完美、精致的人,哪能容忍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别人看呢?用冰冷无情的假面把自己情感丰沛的内心掩盖起来,用雷厉风行的行动把心里那委屈的小孩保护起来,可惜遇上南宫问天后,一切假象都被击碎了。在亲密关系中,铁心才能把自己最本质的那一面展现出来:她患得患失,黏人又无比热情。
东方雄的教养造成铁心对爱和关注有无比的渴望,不能忍受冷遇;但“有条件的爱”也使得她在逻辑上出现了一个严重的漏洞,更激化了她本来就脆弱的神经。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神兵一第一百二十一话“爱上你是我一生的错”里,铁心是如何训斥问天的:“我可以为了你回复女儿身,放弃家主之位,什么都不管不怕……你却怕人言可畏!” 铁心这句话里暴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她心里感到严重不平衡,她对南宫问天的付出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回报(问天放下一切和她私奔)。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铁心的爱情观是这样的:我对你好,为你付出,为你做很多事,反过来你也要对我好。是不是很有一种一厢情愿的味道?爱变成了交易,复制了小时候母亲对待她的方式。强烈的得失心和极高的期待值无形中对问天和铁心的关系形成了压力。
可惜的是铁心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认识上有这么一个严重的错误。毕竟在神兵二第六十七话“你深爱的死于你剑下”中,铁心又说了类似的话:“为了你…我回复女儿身,委身下嫁…甚至怀有你的骨肉,但你如今却…你毁了我的一生……” 这次在南宫问天的冷淡和对灵剑子的关怀下,铁心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她会这么说话既是遵循她一贯的思维模式,也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但这句话暴露了更大的问题。铁心自觉付出没有得到回应,失望又愤怒,却认为问天有负于她就是“毁了她的人生”。紧接着,她又把攻击对象转向自己:“我究竟有什么好?值得你如此死心塌地?”她开始认为自己不值得被人爱。更让人揪心的是,两次争吵中,铁心都把对自己的攻击外化为对自己身体的伤害。(有一点让我很吃惊,此处的旁白写着“爱情就是这样……自暴自弃。”语气和观点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代入感。)
铁心自尊吗?自爱吗?一个高自尊的的人是不会把自己的人生建立在别人评价的基础上的,也不会觉得自己不可爱,不值得被爱。你的人生永远是你的,不会因为别人的什么而“毁了”,而一段感情的失败有很多种解决方式,不仅仅是“自暴自弃”。而铁心心里的不安全感太过强大,让她无法容忍伴侣一丁点的冷淡和任何可能妨碍亲密关系的因素,哪怕是问菜也不行,稍有不顺,便失望、翻脸、歇斯底里。她心里那么大的洞,自己不努力,谁能帮她填满啊?
我很想说,铁心,你能为自己活一次吗?从小就被教导做一名好剑手,长大后又为了能和爱人并肩去追求力量,她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为了别人的眼光。虽然铁心总是表现得特立独行,在爱情上不顾世俗看法,但怎么也掩盖不了她为别人而活的人生。
说了这么多,都是关于铁心的方方面面,下面会进入到有关南宫问天和邪帝独孤星夜的部分。
我说到铁心自己不能给自己爱的滋养,饥渴地索取着爱与关注。可惜她的丈夫南宫问天并不能帮助铁心在心理上获得成长。真心说,问天虽然也爱铁心,但他的爱基本上是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的,带着大男子主义的色彩,很少顾及到铁心的感受。神兵二第三十八话“剑皇的心意”把他们两人的分歧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从问天的角度来说,他想把铁心塑造成一个善解人意的贤妻良母,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铁心这样一个习惯在人前扮强而绝不肯示弱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侮辱。所以,铁心和问天争吵尽管有试探的成分在,但她也激烈地反对问天和她相左的观点,并把这些分歧上升到了人格攻击的高度。
除此之外,在处理铁心和灵剑子之间的关系上,可以说,问天处理得相当糟糕。一个是妻子,一个是有暧昧的助理,问天采取了冷处理。对这两边,他都没有做太多沟通:既没有向神经过敏的妻子解释灵剑子的相关信息,任凭她胡思乱想;对灵剑子,也没有尽早明确和她的关系,划清界限,而是和这两人都含含糊糊。铁心本来就对问天的冷淡极为不满,灵剑子喜欢干预别人,问天又无作为,三人每次见面都闹得不愉快。
所以,在诸多因素的干预下,问天和铁心的关系总是遵循着“见面——吵架——不欢而散”的奇妙规律,一点一点的不愉快也在消耗他们的耐心和感情。但回来看铁心和邪帝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和谐。铁心不愿意去做问天的贤妻良母,却愿意和邪帝一起隐居杜康镇,轮流做饭。这是为什么呢?
邪帝虽然有他自己的问题,比如情绪调节能力差,不擅长表达等,但从他和铁心的相处上看,他确实能够帮助铁心,促进她心智成长。换言之,邪帝是能给她安全感的人。在杜康镇的时候,铁心还是一样的敏感,一样的在乎别人的看法,一样的习惯自我贬低,但最重要的一点,邪帝能对她进行很好的引导、排解,不会让她被不良情绪困扰。最后铁心能在邪帝的引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放下对“剑”的执念,这也是她自我的一次成长吧。
至于为什么铁心最后选择的是让她又爱又恨的南宫问天,而不是这个让她感觉很舒服的邪帝?根据依恋理论,高焦虑个体(迷恋型)很容易和高回避个体(回避型)走到一起,因为这种关系复制了小时候同父母的关系,让他们感到熟悉。如果按照这个来理解,铁心之所以会选择南宫问天,是因为她已经习惯了和问天“相爱相杀”,习惯了在一起时心情的大起大落,这是和邪帝在一起的温馨平和所不能代替的。即是说,铁心潜意识里一直倾向这种互相伤害的感情模式,无法满足于稍显平淡的,却真正能疗愈她的另一种感情模式。很有一种找虐的意味在。
看到这里,铁心的命运就此决定了吗?我很欣喜在《神兵前传五:万神之神》里,编剧又给了她一个重新寻找自我的机会。虽然留下了一个语焉不详的结局,但我想,铁心多多少少都会在心灵上有所解脱吧。
虽然《苦月亮》的咪咪,《过把瘾就死》的杜梅,《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川尻松子和《神兵玄奇》的铁心都是“迷恋型依恋”的典型,但她们都太典型,带着一种戏剧化的典型。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有是有,但这么纯粹的非常少,更多的人,是多种类型的混合体。
故事不等于人生。虽然很多故事或多或少都有“性格决定命运”的宿命色彩,看完也不免给人悲凉之感。但是人的命运就这么绝对了吗?我这么喜欢铁心不单是出于共鸣,还有对她勇气和毅力的佩服,佩服她在上天如此不公的情况下还能寻求自我改变,佩服她从未放弃对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的追求;当然我也感谢编剧,感谢编剧的仁慈,不似波兰斯基和山田宗树那么决绝、无情地宣判结局,而是给了她成长的机会。从这个层面上回头看《神兵前传五:万神之神》,我想我会给它相当高的评价。
这里从依恋理论的角度入手仅为给理解角色提供一个新的方向。第一次运用还略有生疏。
参考用书:《心理治疗中的依恋》 。
棒!!女神也是成长性的角色啊…不管经历过什么,总觉得她会找到自己追求的。努力的人,即使迷失,也有充实丰盈的人生~
p.s.感觉邪帝真心不错啊,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