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文互联网十年:个人经历与观察

前两天打开百度贴吧,发现自己ID旁边的一行小字写着“吧龄:10.0年”。

十年了啊。犹记得我是2010年10月底注册的贴吧,真的已经十年了,我却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总觉得大家不过认识三五年。

我的互联网冲浪史始于百度贴吧,这十年来一直浪迹于各个兴趣社区,主要涉足过香港漫画、欧美漫画、奇幻小说这些圈子,和一个不那么兴趣的百度知道;做过的事情也千奇百怪,业余资料搬运工、冷门漫画翻译、港漫业余评论员、资源分享者;既灌过水也写过精品,既和别人发生过口角也交到过朋友。

继续阅读我的中文互联网十年:个人经历与观察

兼谈《凡尔赛玫瑰》和池田理代子(一):为崇高理想而觉醒

再精美的画风都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过时,但人性的闪光点和深刻的思想却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这句话来形容《凡尔赛玫瑰》,那是再完美不过了。

要说《凡尔赛玫瑰》,必须要谈到它的时代背景和它的作者池田理代子。

继续阅读兼谈《凡尔赛玫瑰》和池田理代子(一):为崇高理想而觉醒

天城越え:吉岡治的“逆”

世界上以天城越え为名的文艺作品有两部,一部是社会派推理名家松本清张的短篇小说,一部是享誉世界的演歌名曲。作为小说的天城越え是对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的逆向解构,而作为歌曲的天城越え,则是词作者吉岡治的叛逆精神的具象。

每次唱到“山が燃える……”时,整个舞台的布景会刹那间染上火焰般的炽红,好像冲天的火光一般,极具震撼力。而歌词的其它部分,“恨んでも”、“殺して”、“割れ硝子”这些带有强烈情绪,充满张力的词不断出现,共同构造了一个激情与伦理交缠的修罗场。

天城越え是典型而不典型的演歌。

继续阅读天城越え:吉岡治的“逆”

恶意蜘蛛PetalBot遭遇战:黑帽SEO搜索留痕

最近几个月,后台的实时流量日志突然多出一些奇怪的访问记录。好家伙,这是网站被黑帽SEO盯上了。令我惊讶的是,这些诡异的记录统统指向了同一个User-Agent:PetalBot,华为的花瓣搜索蜘蛛。

继续阅读恶意蜘蛛PetalBot遭遇战:黑帽SEO搜索留痕

《牛虻》:纯粹又失败的复仇

我在豆瓣上见过一条有趣的短评:“伏尼契教导人们过度敏感,对于心灵有过创伤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毒害。”这条短评原本是写在《中断的友谊》下,但我觉得这条评价同样适用于《牛虻》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

不同于大多数女作家内敛含蓄的情感表露,伏尼契在她的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完全是大开大阖的。也许我们会说,某部作品在层层文字蛛网下有情感的涌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实则暗流汹涌,像一个被沉重铁链捆绑的狂人;但到了伏尼契这里,情感从来不被文字束缚,作家让强烈的情绪肆意在文字间奔走、蔓延,情绪不再是暗流,而是奔腾着怒号着的洪流,是惊群的野兽。

继续阅读《牛虻》:纯粹又失败的复仇

《废墟空门》的多重意蕴

域外聊斋系列里的《幽魂岛》选编的都是名家名作,其中让哥特文学爱好者耳熟能详、烂熟于心的篇目、作家实在太多了:坡的《厄榭府邸的倒塌》、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普希金《黑桃皇后》、安布罗斯·比尔斯、吉卜林、左拉、莫泊桑、华顿夫人……略去这些太过熟悉的故事不谈,整本集子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苏格兰女作家玛格丽特·奥利文特(Margaret Oliphant)的《废墟空门》(The Open Door)。

乍一看,《废墟空门》是一个相当老套的鬼故事,既没有明显的炫技也没有烧脑的阅读体验:

继续阅读《废墟空门》的多重意蕴

《神兵玄奇》文学原型考据:古老神话的现代重述

趁着最近难得的闲暇,又把《神兵玄奇》一二部翻阅了一遍。在翻阅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究竟是什么,让神兵系列在诸多漫画中触动我如此之深?究竟是什么,让它有别于其他漫画?思来想去,《神兵玄奇》系列最为惊异的特点便是大段大段的伦理冲突(不伦之恋、夫妻反目、父子对抗)和浓重的宿命感,那种任你在命运的蛛网中徒劳挣扎,终究无法脱身的宿命感。

继续阅读《神兵玄奇》文学原型考据:古老神话的现代重述